Scientific research
说起“爸爸节(88节)”,其实也算是有些历史了。始于,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八日(1945年8月8日),抗战胜利后,上海的有志之士为了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爸爸们,特地提出父亲节的构想。由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,经中央政府批准后将每年的八月八日爸爸们的专属节日!这比西方的父亲节设立的还要早,只不过因为影响范围较小,没有像母亲节一样流行开来罢了!
至于“爸爸节”为什么没能延续流传至今,小象斗胆猜想其中一大部分原因可能与“男主外,女主内”的传统观念影响,很多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参与比较少,甚至很多孩子长大后依然觉得爸爸好似自己“生命中的过客”,亦或是“熟悉的陌生人”!这对比妈妈的角色,孩子的内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。But小象并不否认有些爸爸可能做的比妈妈还优秀,只是优秀的爸爸相对比较稀缺,更多的还是那些“立业”在外,为家庭而忙碌奔波的“影子爸爸”!
So,针对现下父爱缺失的现状,百跃古象倡议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“爸爸节”,号召和呼吁爸爸们回归家庭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,展现爸爸的不一样的力量,并让孩子以此为榜样,沐浴父爱,心智、体能协调发展,健康成长!
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。
——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
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,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。
——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迪
父亲是一个角色,一个身份, 一份需要任职终身的职业。古语有云:养不教,父之过。妈妈陪伴关注的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睡、呵护生理的健康,承担的是“养”;父亲陪伴影响的是心理健康,承担是“教”。一个好爸爸(父亲)会用自己的方法引导孩子成长,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,让孩子感受到“可依靠”的力量,让孩子拥有美好的人生!然而,现实却是:父爱缺位现象普遍存在!
1.父爱缺位常见现象:
(1)手机的吸引力大过孩子
(2)下班后不主动早回家/永远都很忙、没时间
(3)认为赚钱养家是自己的事,养孩子是女人的事情
(4)不喜欢陪孩子玩,不主动参与孩子的成长
(5)假期宁愿和朋友出去玩也不愿在家陪孩子
(6)认为自己天生不会带孩子,各种逃避陪孩子
2.父爱缺位的根源:
(1)“女主内,男主外”的传统观念与家庭分工,致使父亲的事业心越来越强,家庭事务及家庭教育的参与感越来越弱。
(2)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某些不当引导。当父亲因工作而疏于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,他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基本上源于孩子母亲的描述和评价。
(3)教育观念的陈旧和教养方式的失当。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、“孩子不打不成器”……类似的陈旧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,对孩子的心理、人格造成了不良影响,导致父亲和孩子关系紧张、扭曲甚至破裂,孩子对父亲畏惧、疏远或对立,因而导致父亲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权利。
(4)妈妈的唠叨、不放手、越位。孩子的到来让很多母亲快速的成长为“育儿超人”,而父亲的成长却要逊色很多,唠叨、抱怨随之而来,久而久之父亲就会对育儿/陪伴孩子产生抗拒心理,而母亲则是当爹又当妈。
(5)亲子时间质量重于数量,高质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。成长中父亲没有缺席,但很多孩子依然缺少父爱。真正的陪伴,不是呆在孩子身边就可以,而是要参与到他们的生命里,陪着他们一起喜怒哀乐,一起成长,一起面对生活的风雨,经历每个成长阶段里不同的经历。
(6)家庭角色结构的倾斜和缺失。某些原因导致的由母亲和孩子组成的单亲家庭。
*(7)选择性缺位:没有做好承当父亲角色的心理准备或者在父亲缺失的环境中长大,不知道怎么当父亲,而以工作繁忙等理由掩饰自己不知如何为父的恐慌。
如果,将以上的所有情况制成一个表格,如果满分设置为100分,第一个大板块每题5分,第二板块每题10分,60分算及格的话,各位宝妈奶爸们不妨对比下,自家可以得几分,是否能达到及格线呢?